敬微
關燈
小
中
大
敬微
“王卿今日進宮應當是為了廣陵公主的事,不知有何眉目?”陳習彧翻著手裏的書頁。他整個人夾雜著幾許慵懶之意,不像帝王更像文人墨客。
王諶點頭:“臣查到了徐家。”
說完這句話,他便停下不再多言,觀察陛下聽到這句話的反應。
王諶知道廣陵公主的事陛下也讓白衣衛的人在查,他能查得到徐家,那陛下自然也查得到。
就是不知道陛下想如何處理。
陳習彧這才合上書,擡眼看王諶謹小慎微的樣子,他含笑道:“王卿總是如此懂得為官之道。”
“朕確實查到了徐家,還查到了是徐溫動的手。那王卿覺得這事會是他做的嗎?”陳習彧溫和詢問。
他這個人總是這樣,不論再是生氣還是高興都是溫和笑著的樣子。
“臣以為此事未免太順了,徐溫此人行事謹慎,從不落把柄。徐家與鄭家又即將議親,他又為何要除掉廣陵公主?”王諶這話也是順著陳習彧心中所想說的。
好的臣子不是要說自己所想,而是要說君王所想。這是王諶為官二十多年明白的道理。
陳習彧失笑:“徐溫覬覦家主之位,不願意徐鶴言娶昭平縣主得到縣主支持。你能沒想到這層?王卿還真是妄自菲薄。”
“不過,確實太順了。徐溫有理由,有能力,甚至連事發那日也確實不在府衙。”陳習彧仍舊笑得溫和,“先去查,徐溫應當會推個替死鬼。”
“點到為止,略施懲戒即可。”
王諶明白陳習彧的意圖,陛下要動徐家卻不能打草驚蛇。此事先擱置一邊,無論是不是徐溫殺的公主都不重要。
這件事必須是徐家做的,即使不是……王諶也會讓它變成徐家的罪證之一。
“陛下,此次冊封永昌郡主為後……”
王諶話未說完,就看到和顏悅色的陛下瞇著眼,笑意更甚:“王卿怎的話也多起來呢?”他記得王諶不是會插手皇帝私事的性子。
“臣祝陛下與郡主將來琴瑟和鳴,舉案齊眉。”王諶拱手道。
要他說徐家人就是太沒眼力見了,既沒本事改朝換代,卻又不明白做臣子的本分。
陳習彧聽到王諶的話,總是帶著溫和笑意的臉上,浮現幾許青澀的歡喜之意,他點頭:“那朕便借王卿吉言了。”
他似有若無將身側的荷包挑起一點,王諶一眼就看出這個荷包不像是宮中繡娘所作。
太過粗劣,不像帝王會用的東西。
但見陳習彧珍視的動作,王諶眼睛一輪連忙道:“陛下的香囊真不錯,繡藝精湛,肯定是出自大家之手。”
陳習彧難得像他這個年紀的人般露出幾分得意神色:“愛卿怎麽知曉這是永昌郡主給朕做的。”
王諶暗自把懸著的心放下,還好,這個香囊果然是永昌郡主做的。
瞧他這個馬屁拍得多好,直接王卿變愛卿。
嘖嘖嘖,徐家人要是有他的眼力見兒,也不至於這幾年人厭狗嫌。
陳習彧心情愉快了,便想起了件小事:“前幾日令郎給我遞折子,說是想去吏部任職。”
王諶聽到自家兒子連忙開口辯解:“小兒不懂事,他哪裏要去什麽吏部,就是圖個新鮮,陛下……”
“這就是王卿不對了。王公子的才華朕是知道的,十七歲的榜眼,論才華可是好得很。”陳習彧想起去年的科舉的事。
王澄那封策論寫的是論世家壟斷官場的陋習,科舉的糊名制讓他以為策論主人是寒門子弟,還以為遇到了可用之才。
結果後面才得知那篇策論居然是王諶兒子寫的。
難怪王諶白發早生,有這麽個兒子生在高門心在寒門的兒子,恐怕日日都不好過。
吏部尚書是個年邁和稀泥的,他知道王子義和徐松年有私仇,把他們兩個放一塊互相制衡也好。
吏部水深,真要是調自己人進去,他還擔心被世家反咬一口。
王諶雖然不樂意兒子去吏部,但總不能真讓王子義天天做個閑官,每天不是跟在裴應遲屁股後面,就是琢磨著套徐松年麻袋。
“謝陛下隆恩。”王諶跪拜謝恩。
待王諶離開後,陳習彧才喚來劍柔:“白衣衛除了徐家,還有沒有查到其他和廣陵公主死有關的可疑之人。”
劍柔將手中的卷軸呈上:“查到還有別的人參與,動手的人很是聰明,而且在白衣衛內部也有人。”
陳習彧看完卷軸:“給那背後之人個教訓就好。”
“那可需要清查內部……”
陳習彧打斷:“不必。”
父皇駕崩突然,白衣衛到他手裏時已經被不少人安插了眼線,他這些年拔出了不少暗樁卻仍未徹底肅清。
不過能到現在還沒揪出來的,那就說明背後主人躲的很好。
最重要的是,這次查廣陵公主的死,倒是又查到了那個掠影身上。當時劍柔命他保護沈執荑,他辦事不力,沒想到居然是有了其他主子。
如今看來掠影背後的人是在下一盤大棋,而這盤棋居然從他尚未登基時就已經開始布局。
那個幕後之人倒是真的坐得住,他也很是興奮。徐家不足為懼,倒是這個幕後之人讓他好奇。
布置這樣的棋局是為了什麽呢?謀江山?謀社稷?
“還有事?”陳習彧目光落在劍柔身上。
劍柔又呈上一封信:“賀大人說,關外此次風雪驟降,牲畜凍死許多,此時若是舉兵進攻定能……”
“關山一戰,賀昀還沒打夠嗎?”陳習彧直接將信丟進香爐中焚毀,“民生多艱,雖非我朝子民,但終究是天下萬方。”
他提筆寫下密令交予劍柔,“邊關諸城不可開關放難民進城,但需派人出城賑濟救護。記好,需得派夠兵馬,防止民變。”
劍柔接過密令,又聽見陳習彧道:“告訴賀昀,‘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’的道理應該不需要朕來教他。”
那些關外的戎狄早就被六年前打得流散四方,現在不過是些婦孺老幼聚攏求生。
戰場上如何廝殺都可以,但將刀刃對準手無寸鐵的小孩和老嫗,未免失了兵家的武道。
陳習彧想起關山之戰就會頭疼,待劍柔離開,他揉捏著沈執荑送他的香囊才好些。
這個香囊可真好,比沈執荑的小珠花還有用,他只要摸摸心緒都能平覆許多。
就像他遇刺醒來後沒摸到身側的荷包會失落那樣,現在每日只要想到他的腰間有個香囊,他就會心情愉悅。
就好像缺了一塊的地方終於被人填滿了。
“德安,擺駕含涼殿。”
他想沈執荑了,想現在就能看到。
沈執荑並不知道陳習彧此時對她的思念,她只是對著燭火把玩手中的鐲子,忽地發現鐲子上有些深深淺淺的痕跡。
這鐲子並非玉做的,而是用瑉石所做,她這才發現這瑉石好幾個地方似乎被人染過色,只是因為質地潔白,白日裏看不出。
她對著燭火觀察起來這幾個字,她仔細地觀察在光下隨著調整位置而逐漸清晰的幾個字——“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”①。
沈執荑總覺得這幾個字很熟悉,一時卻想不到出處,畢竟她再好學,也不至於一兩個月就超過別人十幾年的積澱。
“陛下到——”
沈執荑手忙腳亂把鐲子藏進袖子,起身行禮:“陛下萬安。”
陳習彧看她案上放著盞燈和攤開的書本,還以為她是在看書,笑問:“又在看書?”
“啊……嗯,陛下怎麽想到來了。”沈執荑這幾日看陳習彧都沒來,還以為他不會來的。
陳習彧像是猜到她的想法般解釋:“近日政務忙,總是不得空。”
德安在旁邊聽到這話拼命忍住想幫陛下說話的欲望。陛下確實忙,不過卻也是每日都來看郡主的。
只是陛下每次忙完都已是深夜,他大多是撐傘在門外站個一刻鐘,向夏橘和行月問問近況便走了。
陳習彧問:“用膳了嗎?”
“用了。”沈執荑其實沒用,她今日拿著這鐲子坐了整個午後,根本就沒心思用膳。
不過她的肚子適時響了一聲。
她害羞垂下頭,陳習彧卻攬她入懷:“朕還沒用,陪朕同食可好?”
這個人他真是煩人,直接戳穿她不就好了,還要說什麽是他餓了。
沈執荑倔脾氣上腦,固執道:“我不想吃。”
說完這話,她才意識到這話算是冒犯,正想跪下卻被陳習彧拉到旁邊坐下。
他把宮人呈上來的青玉筷先遞給自己:“知道你不想吃,是朕餓了。”
“你就當陪朕吃點,好不好?”陳習彧盯著她,眼裏是柔柔的光。
沈執荑不自在撇過頭,悶悶地“嗯”了一聲。
小廚房都是現做,不過陳習彧提前讓人從紫宸殿給她帶了些點心來。
沈執荑吃了兩個墊肚子,卻發現陳習彧沒吃,她拿起一個遞過去:“陛下不喜歡嗎?”
“喜歡。”陳習彧立刻接過,看著她的眼堅定道。
又是這樣,總是說些讓她動搖的話。
不行,她才不要為了幾塊點心就動心,等將來出宮,想買多少就買多少,不差這幾塊。
她卻還是忍不住觀察陳習彧的動作。見對方小口吃著她遞過去的點心,雖然仍是笑著的,但她還是發現對方似乎並不太喜歡。
陳習彧年少時愛吃辣她知道,但她總是見他隨身揣蜜餞和點心,便以為他也愛吃甜食。
如今看來……原來那些都可能是為了她嗎?
“陛下,這個好吃。”沈執荑又撿了塊不那麽甜的點心遞過去。
果然這次陳習彧明顯要更高興些了。
沈執荑袖中的鐲子因為她的動作,而在桌上磕了一下,她才想起來剛才的事。
或許,陳習彧讀書多,他應當會知道“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”這句話是從哪裏來的。
“陛下,我想問您一個問題。”沈執荑小聲道。
陳習彧咽下最後一口點心,看他吃的這般艱難,沈執荑愈發不好意思。
對方就算失憶了也能摸清她的喜好,可她明明從未失憶,卻連他真正的愛好都從未了解過。
陳習彧柔聲道:“你說。”
“‘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’陛下記得這句話的意思嗎?”沈執荑問。
陳習彧果然立刻道:“這句話其實就是講了個為人的道理,為人要聰敏知禮、待人恭敬且洞察精微。”
沈執荑正想著這句話,又聽見他道:“這句話是化用,原話是《國語》裏講公子縶品行的。”
陳習彧笑道:“執荑,你的親生父母應當是很愛你的。”
“你怎麽知道這跟我名字有關。”沈執荑完全不知道陳習彧是怎麽猜到的。
陳習彧解釋:“因為朕也想知道你的過去。”
比如,為什麽她會叫執荑。
他能察覺到沈執荑的自卑,也明白她為什麽而自卑,恐怕在知道這句話之前,沈執荑一直以為她的名字就是因為賤名好養活。
可怎麽會呢?“荑”這個字一看就是用心取的。“生繁華於枯荑②”,“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③”,這個荑字多好。
而有了這句話,陳習彧便明白沈執荑為何會有個這般奇怪的名字。
他起身走到沈執荑身邊,半蹲著與她對視:“你不是被人拋棄的野草,執荑之所以為荑,是因為伯父伯母想你知微不驕。”
沈執荑聞著陳習彧身上淡淡的沈香,這次她沒有躲避,仍然與對方對視。
她沈浸在那句“你不是被人拋棄的野草”裏。
小時候在太平街別人最喜歡罵她是野孩子,是暗門子的女兒,是連親生父親都不認的孩子。
原來不是的,她是被愛著的,在她都不知道的時候,她素未謀面的父母在這人世間的某個角落一直愛著她。
陳習彧拍著她輕哄:“我們執荑,是在愛裏出生的孩子。”
①化用自《國語·晉語》的“敏能竄謀,知禮可使;敬不墜命,微知可否。”
②出自《晉書·元帝紀》。
③出自《詩經·靜女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王卿今日進宮應當是為了廣陵公主的事,不知有何眉目?”陳習彧翻著手裏的書頁。他整個人夾雜著幾許慵懶之意,不像帝王更像文人墨客。
王諶點頭:“臣查到了徐家。”
說完這句話,他便停下不再多言,觀察陛下聽到這句話的反應。
王諶知道廣陵公主的事陛下也讓白衣衛的人在查,他能查得到徐家,那陛下自然也查得到。
就是不知道陛下想如何處理。
陳習彧這才合上書,擡眼看王諶謹小慎微的樣子,他含笑道:“王卿總是如此懂得為官之道。”
“朕確實查到了徐家,還查到了是徐溫動的手。那王卿覺得這事會是他做的嗎?”陳習彧溫和詢問。
他這個人總是這樣,不論再是生氣還是高興都是溫和笑著的樣子。
“臣以為此事未免太順了,徐溫此人行事謹慎,從不落把柄。徐家與鄭家又即將議親,他又為何要除掉廣陵公主?”王諶這話也是順著陳習彧心中所想說的。
好的臣子不是要說自己所想,而是要說君王所想。這是王諶為官二十多年明白的道理。
陳習彧失笑:“徐溫覬覦家主之位,不願意徐鶴言娶昭平縣主得到縣主支持。你能沒想到這層?王卿還真是妄自菲薄。”
“不過,確實太順了。徐溫有理由,有能力,甚至連事發那日也確實不在府衙。”陳習彧仍舊笑得溫和,“先去查,徐溫應當會推個替死鬼。”
“點到為止,略施懲戒即可。”
王諶明白陳習彧的意圖,陛下要動徐家卻不能打草驚蛇。此事先擱置一邊,無論是不是徐溫殺的公主都不重要。
這件事必須是徐家做的,即使不是……王諶也會讓它變成徐家的罪證之一。
“陛下,此次冊封永昌郡主為後……”
王諶話未說完,就看到和顏悅色的陛下瞇著眼,笑意更甚:“王卿怎的話也多起來呢?”他記得王諶不是會插手皇帝私事的性子。
“臣祝陛下與郡主將來琴瑟和鳴,舉案齊眉。”王諶拱手道。
要他說徐家人就是太沒眼力見了,既沒本事改朝換代,卻又不明白做臣子的本分。
陳習彧聽到王諶的話,總是帶著溫和笑意的臉上,浮現幾許青澀的歡喜之意,他點頭:“那朕便借王卿吉言了。”
他似有若無將身側的荷包挑起一點,王諶一眼就看出這個荷包不像是宮中繡娘所作。
太過粗劣,不像帝王會用的東西。
但見陳習彧珍視的動作,王諶眼睛一輪連忙道:“陛下的香囊真不錯,繡藝精湛,肯定是出自大家之手。”
陳習彧難得像他這個年紀的人般露出幾分得意神色:“愛卿怎麽知曉這是永昌郡主給朕做的。”
王諶暗自把懸著的心放下,還好,這個香囊果然是永昌郡主做的。
瞧他這個馬屁拍得多好,直接王卿變愛卿。
嘖嘖嘖,徐家人要是有他的眼力見兒,也不至於這幾年人厭狗嫌。
陳習彧心情愉快了,便想起了件小事:“前幾日令郎給我遞折子,說是想去吏部任職。”
王諶聽到自家兒子連忙開口辯解:“小兒不懂事,他哪裏要去什麽吏部,就是圖個新鮮,陛下……”
“這就是王卿不對了。王公子的才華朕是知道的,十七歲的榜眼,論才華可是好得很。”陳習彧想起去年的科舉的事。
王澄那封策論寫的是論世家壟斷官場的陋習,科舉的糊名制讓他以為策論主人是寒門子弟,還以為遇到了可用之才。
結果後面才得知那篇策論居然是王諶兒子寫的。
難怪王諶白發早生,有這麽個兒子生在高門心在寒門的兒子,恐怕日日都不好過。
吏部尚書是個年邁和稀泥的,他知道王子義和徐松年有私仇,把他們兩個放一塊互相制衡也好。
吏部水深,真要是調自己人進去,他還擔心被世家反咬一口。
王諶雖然不樂意兒子去吏部,但總不能真讓王子義天天做個閑官,每天不是跟在裴應遲屁股後面,就是琢磨著套徐松年麻袋。
“謝陛下隆恩。”王諶跪拜謝恩。
待王諶離開後,陳習彧才喚來劍柔:“白衣衛除了徐家,還有沒有查到其他和廣陵公主死有關的可疑之人。”
劍柔將手中的卷軸呈上:“查到還有別的人參與,動手的人很是聰明,而且在白衣衛內部也有人。”
陳習彧看完卷軸:“給那背後之人個教訓就好。”
“那可需要清查內部……”
陳習彧打斷:“不必。”
父皇駕崩突然,白衣衛到他手裏時已經被不少人安插了眼線,他這些年拔出了不少暗樁卻仍未徹底肅清。
不過能到現在還沒揪出來的,那就說明背後主人躲的很好。
最重要的是,這次查廣陵公主的死,倒是又查到了那個掠影身上。當時劍柔命他保護沈執荑,他辦事不力,沒想到居然是有了其他主子。
如今看來掠影背後的人是在下一盤大棋,而這盤棋居然從他尚未登基時就已經開始布局。
那個幕後之人倒是真的坐得住,他也很是興奮。徐家不足為懼,倒是這個幕後之人讓他好奇。
布置這樣的棋局是為了什麽呢?謀江山?謀社稷?
“還有事?”陳習彧目光落在劍柔身上。
劍柔又呈上一封信:“賀大人說,關外此次風雪驟降,牲畜凍死許多,此時若是舉兵進攻定能……”
“關山一戰,賀昀還沒打夠嗎?”陳習彧直接將信丟進香爐中焚毀,“民生多艱,雖非我朝子民,但終究是天下萬方。”
他提筆寫下密令交予劍柔,“邊關諸城不可開關放難民進城,但需派人出城賑濟救護。記好,需得派夠兵馬,防止民變。”
劍柔接過密令,又聽見陳習彧道:“告訴賀昀,‘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’的道理應該不需要朕來教他。”
那些關外的戎狄早就被六年前打得流散四方,現在不過是些婦孺老幼聚攏求生。
戰場上如何廝殺都可以,但將刀刃對準手無寸鐵的小孩和老嫗,未免失了兵家的武道。
陳習彧想起關山之戰就會頭疼,待劍柔離開,他揉捏著沈執荑送他的香囊才好些。
這個香囊可真好,比沈執荑的小珠花還有用,他只要摸摸心緒都能平覆許多。
就像他遇刺醒來後沒摸到身側的荷包會失落那樣,現在每日只要想到他的腰間有個香囊,他就會心情愉悅。
就好像缺了一塊的地方終於被人填滿了。
“德安,擺駕含涼殿。”
他想沈執荑了,想現在就能看到。
沈執荑並不知道陳習彧此時對她的思念,她只是對著燭火把玩手中的鐲子,忽地發現鐲子上有些深深淺淺的痕跡。
這鐲子並非玉做的,而是用瑉石所做,她這才發現這瑉石好幾個地方似乎被人染過色,只是因為質地潔白,白日裏看不出。
她對著燭火觀察起來這幾個字,她仔細地觀察在光下隨著調整位置而逐漸清晰的幾個字——“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”①。
沈執荑總覺得這幾個字很熟悉,一時卻想不到出處,畢竟她再好學,也不至於一兩個月就超過別人十幾年的積澱。
“陛下到——”
沈執荑手忙腳亂把鐲子藏進袖子,起身行禮:“陛下萬安。”
陳習彧看她案上放著盞燈和攤開的書本,還以為她是在看書,笑問:“又在看書?”
“啊……嗯,陛下怎麽想到來了。”沈執荑這幾日看陳習彧都沒來,還以為他不會來的。
陳習彧像是猜到她的想法般解釋:“近日政務忙,總是不得空。”
德安在旁邊聽到這話拼命忍住想幫陛下說話的欲望。陛下確實忙,不過卻也是每日都來看郡主的。
只是陛下每次忙完都已是深夜,他大多是撐傘在門外站個一刻鐘,向夏橘和行月問問近況便走了。
陳習彧問:“用膳了嗎?”
“用了。”沈執荑其實沒用,她今日拿著這鐲子坐了整個午後,根本就沒心思用膳。
不過她的肚子適時響了一聲。
她害羞垂下頭,陳習彧卻攬她入懷:“朕還沒用,陪朕同食可好?”
這個人他真是煩人,直接戳穿她不就好了,還要說什麽是他餓了。
沈執荑倔脾氣上腦,固執道:“我不想吃。”
說完這話,她才意識到這話算是冒犯,正想跪下卻被陳習彧拉到旁邊坐下。
他把宮人呈上來的青玉筷先遞給自己:“知道你不想吃,是朕餓了。”
“你就當陪朕吃點,好不好?”陳習彧盯著她,眼裏是柔柔的光。
沈執荑不自在撇過頭,悶悶地“嗯”了一聲。
小廚房都是現做,不過陳習彧提前讓人從紫宸殿給她帶了些點心來。
沈執荑吃了兩個墊肚子,卻發現陳習彧沒吃,她拿起一個遞過去:“陛下不喜歡嗎?”
“喜歡。”陳習彧立刻接過,看著她的眼堅定道。
又是這樣,總是說些讓她動搖的話。
不行,她才不要為了幾塊點心就動心,等將來出宮,想買多少就買多少,不差這幾塊。
她卻還是忍不住觀察陳習彧的動作。見對方小口吃著她遞過去的點心,雖然仍是笑著的,但她還是發現對方似乎並不太喜歡。
陳習彧年少時愛吃辣她知道,但她總是見他隨身揣蜜餞和點心,便以為他也愛吃甜食。
如今看來……原來那些都可能是為了她嗎?
“陛下,這個好吃。”沈執荑又撿了塊不那麽甜的點心遞過去。
果然這次陳習彧明顯要更高興些了。
沈執荑袖中的鐲子因為她的動作,而在桌上磕了一下,她才想起來剛才的事。
或許,陳習彧讀書多,他應當會知道“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”這句話是從哪裏來的。
“陛下,我想問您一個問題。”沈執荑小聲道。
陳習彧咽下最後一口點心,看他吃的這般艱難,沈執荑愈發不好意思。
對方就算失憶了也能摸清她的喜好,可她明明從未失憶,卻連他真正的愛好都從未了解過。
陳習彧柔聲道:“你說。”
“‘敏且知禮,敬以知微’陛下記得這句話的意思嗎?”沈執荑問。
陳習彧果然立刻道:“這句話其實就是講了個為人的道理,為人要聰敏知禮、待人恭敬且洞察精微。”
沈執荑正想著這句話,又聽見他道:“這句話是化用,原話是《國語》裏講公子縶品行的。”
陳習彧笑道:“執荑,你的親生父母應當是很愛你的。”
“你怎麽知道這跟我名字有關。”沈執荑完全不知道陳習彧是怎麽猜到的。
陳習彧解釋:“因為朕也想知道你的過去。”
比如,為什麽她會叫執荑。
他能察覺到沈執荑的自卑,也明白她為什麽而自卑,恐怕在知道這句話之前,沈執荑一直以為她的名字就是因為賤名好養活。
可怎麽會呢?“荑”這個字一看就是用心取的。“生繁華於枯荑②”,“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③”,這個荑字多好。
而有了這句話,陳習彧便明白沈執荑為何會有個這般奇怪的名字。
他起身走到沈執荑身邊,半蹲著與她對視:“你不是被人拋棄的野草,執荑之所以為荑,是因為伯父伯母想你知微不驕。”
沈執荑聞著陳習彧身上淡淡的沈香,這次她沒有躲避,仍然與對方對視。
她沈浸在那句“你不是被人拋棄的野草”裏。
小時候在太平街別人最喜歡罵她是野孩子,是暗門子的女兒,是連親生父親都不認的孩子。
原來不是的,她是被愛著的,在她都不知道的時候,她素未謀面的父母在這人世間的某個角落一直愛著她。
陳習彧拍著她輕哄:“我們執荑,是在愛裏出生的孩子。”
①化用自《國語·晉語》的“敏能竄謀,知禮可使;敬不墜命,微知可否。”
②出自《晉書·元帝紀》。
③出自《詩經·靜女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